Loading...


象山大房柳南鄭氏宗譜重修序


  追根溯源,尋根問祖,追尋鄭姓氏之根源。續修柳南鄭氏宗譜,記載宗族繁衍歷史,讓後世子孫憶吾祖先,探本尋源,歌功頌德之憑藉,此乃孫輩之責任,並將其代代相傳流芳百世。
  吾祖鄭姓氏世系始於西周時期,自公元前一千〇四十六年起,歷經十一代君王更替。於公元前八百〇六年,周宣王在位,將周國之都鎬京附近現陝西華州西北一帶之地分封給其弟王子友。故周厲王之稚子姬友受封為西周諸侯國鄭國第一任君主鄭恒公,遂以國名為姓。鄭氏始太祖恒公為鄭姓世系最初之先祖,亦是鄭姓氏之起源。迄今二千八百餘年之久。始太祖恒公雄才大略,立國開鄭。立鄭國三十三載,時依太史伯之言:獨立洛之東土,河濟之南可居。於公元前七百七十二年鄭恒公率眾遠遷東虢與鄰國之間為京邑,今河南滎陽市京襄城,以駐滎陽為實基,此為春秋時期鄭國之地。憂為始太祖恒公于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因犬戎攻陷鎬京,鄭恒公赴鎬京為周國抵禦而戰同與其侄周幽王遭害逝之,享年七十歲。傳自恒公後相繼二十四代國君傳國四百三十一年。
  隨之歷史朝代更迭,歷經八朝代,時隔一千八百餘年的變遷。中國古代又歷經三次大規模人口遷徙,北民南遷人口繁衍于四方。鄭姓人口分佈於廣東、福建、浙江、河南、臺灣等地居多,而鄭姓支派繁多星布。傳我祖滎陽鄭氏庠公,於公元三百〇七年期間南徙入閩,遂世居於閩。
  象山鄭氏始祖諱畋公,字台文,亦隨世之變故南徙至福建福州府長樂縣赤岸,世居之繁衍。因遇戰亂所迫,傳畋公四兄弟為避亂入海路北渡,漂洋浮舟至歐邦之地,兄弟四人各擇居於現永嘉楠溪、瑞安馬嶼上鄭村、台州臨海,唯吾始祖初卜居於樂邑西凰嶼。則為象山鄭氏一世始祖畋公,傳代六世居敬公生六子宗公稱為象山上六房,所知曉樂邑柳市象山鄭之稱。傳至居敬公其後世孫文鼎公、文光公,既今柳南鄭氏之祖。文鼎公之子起夏公,徙居本邑縣東小芙蓉居之繁衍。文光公長房起沔公隨父遷至 犢山下安居,為象山鄭氏大房,支分黃犢一派,後亦自成象山大房黃犢鄭氏一譜。自始祖代衍咀年三十世,房族宗親居於祖地外,遷居分佈於平陽、洞頭、玉環、溫州、寧波、杭州、臺灣等地,宗譜詳載在冊。
  象山鄭氏大族宗譜有載撰修首編於公元一四六〇年,至一八七七年歷經六次撰修後,於一九〇九年象山大房黃犢鄭氏宗譜分房獨立首編撰修自成一譜,至二〇〇三年第五次重修,時隔二十年,本屆為第六次重修。象山鄭氏大族與大房黃犢鄭氏宗譜歷經十二次重修,迄今時隔五百六十余年。宗譜為本祖世代之載,功莫大焉。
  本屆譜首更改為《象山大房柳南鄭氏族譜》之由:傳自古本村始以南山 犢為村名。清道光《樂清縣誌》載村建於 犢山下,後曾用黃犢為名,屬長安鄉五都,後取下犢村名,為雅化字義,以同音"瀆"改名為"下瀆村",始啟用於公元一八三五年,續名一百五十餘年。於二〇〇〇年更改為"柳南村"。故本屆宗譜重修譜首亦改為《象山大房柳南鄭氏宗譜》之名。
  承前人之德,啟後世之風,吾輩當自強。柳南鄭氏宗譜重修乃宗族之所向。承蒙柳南村雙委、老協會發起和支持。柳南鄭氏宗譜重修於二〇二二年壬寅二月二十吉日開譜慶典啟修。由於眾理事同心協力,盡心盡責、不辭艱辛,耐心細緻尋訪,傳達宗族之親情。承上屆理事之囑託,力求不失一戶之原則。采訪期間受眾宗親熱情配合,赴各地采訪期間所到之處,宗親熱情相迎和接待。心表感謝。使采訪工作屆時三個月基本修齊,隨之進入編輯抄寫階段。
  本屆宗譜重修時,正值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,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際,當今已進入經濟信息化時代,互聯網應用科技發展,數字化經濟,網络強國。國民經濟快速發展,各行各業繁榮振興之時,族親各奮其志、各展所長,經濟水平明顯提高。村莊高樓林立,村間道路通暢,公共交通便捷,私家車輛擁有普及。村容村貌煥然一新。人文環境隨之提高,公共活動場所設施完備,老年大學成立,學習內容豐富多彩,使老年人老有所學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養、老有所為。
  承先祖德勤和儈,啟後子孫讀與耕。柳南鄭族宗親勤勞致富,提高物質基礎,嚮往城鎮、城市生活,遷居柳市、樂清、溫州、杭州、上海等地生活一百多戶。尊師重教,教育為本,重視子女教育,力求享受優質教育資源,培養精英,蔚然成風。本族子孫受高等院校教育一百二十餘名,優秀人才輩出,獲博士學位六名,博士後一名,碩士學位二十餘名。學有所成,我族人才就職為本市、外市任行政機關幹部、事業單位公職人員四十余人。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領風騷數百年。
  柳南鄭氏宗譜重修期間,衷心感謝二位族長和數位顧問的鼎力支持和指導。感謝各位熱心宗親大力配合,有者身於外地,心系族親,慷慨解囊,激發親情,支持和鼓勵理事會工作。開譜以來承蒙主修王通幹先生從採訪、校對、撰編有序無紊,書法家徐伏瓊先生行雲流水,精心抄錄,使譜牒隨期修成,表示謝意!並鳴謝社會各界對柳南鄭氏宗譜重修支持的有關人士。
  柳南鄭氏宗譜重修,歷經周年輯修,如期業成,屆時擇吉日舉行圓譜慶典,上以敬宗,下以視族。以感召族親憶族之願,不忘根本,承前啟後,繼往開來,開創未來之輝煌。此為本人淺識之撰文,是為序。




公元二〇二三年 癸卯春月
柳南鄭氏第二十四世孫 福燕謹撰